生态环境部发布2026制冷剂配额方案,二代制冷剂锐减超1.2万吨
生态环境部发布2026制冷剂配额方案,二代制冷剂锐减超1.2万吨
9月9日,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《2026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“方案”),对二代(HCFCs)、三代(HFCs)制冷剂的生产与内用配额做出明确调整。作为影响制冷行业供给格局的关键政策,此次配额调整不仅延续了消耗臭氧层物质减排的全球趋势,更将对国内制冷剂市场的供需平衡、竞争格局及行业景气度产生深远影响。
从具体配额数据来看,二代制冷剂(HCFCs)的“减量” 趋势进一步明确。方案显示,2026年HCFCs产品生产配额设定为15.14万吨,内用配额为7.97万吨,较2025年分别减少1.22万吨、0.63万吨,减量幅度分别达7.4%、7.3%,延续了近年来HCFCs配额逐年递减的政策导向。其中,作为HCFCs 家族的核心品种,R22的配额调整尤为关键——2026 年R22生产配额为14.61万吨,内用配额为7.8万吨,较2025年分别减少0.30万吨、0.29万吨,虽减量幅度相较于HCFCs整体略低,但仍持续向“逐步淘汰”的目标推进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三代制冷剂(HFCs)的配额调整呈现 “局部扩容、整体稳定” 的特点。方案明确,2026 年 HFCs 产品中,R245fa生产配额较2025年调增3000吨,R41生产配额调增50吨,其余品种配额保持不变。这一调整既兼顾了部分细分领域对高效制冷剂的需求增长,也体现了政策对HFCs品类结构的精细化优化——在控制HFCs整体排放的前提下,通过小幅扩容紧缺品种,缓解特定应用场景的供给压力,同时避免全品类扩容对市场竞争格局造成冲击。
多重利好叠加,制冷剂行业高景气逻辑持续强化
从行业发展逻辑来看,此次配额方案的落地,进一步巩固了制冷剂行业“供给约束 + 需求支撑”的双重利好格局,行业高景气态势有望延续。
在供给端,配额制下HCFCs与HFCs的供给约束持续存在。一方面,HCFCs作为逐步淘汰的品种,配额逐年递减已成定局,存量产能将进一步向具备技术优势、合规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,中小产能的退出将加剧供给收缩,推动HCFCs产品价格保持坚挺;另一方面,HFCs虽有局部配额调增,但整体仍处于“总量控制”框架下,且行业集中度较高——目前国内具备 HFCs 生产资质的企业数量有限,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、技术壁垒和客户资源,已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,即便局部品种配额扩容,也难以引发恶性价格竞争,反而会推动行业向“提质增效”方向发展。
在需求端,家用空调、汽车空调两大核心应用领域的需求支撑强劲,为制冷剂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增长动力。从家用空调市场来看,尽管近年来房地产行业面临调整,但存量房翻新需求、农村市场普及需求以及空调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,仍支撑着空调产量的稳步增长;同时,“双碳” 目标下,高效节能空调的推广的加速,对高性能 HFCs 制冷剂的需求进一步提升。从汽车空调市场来看,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高增长,带动汽车空调渗透率不断提高,而新能源汽车对制冷剂的性能要求更高,进一步拉动 HFCs 中高端品种的需求。此外,冷链物流、工业制冷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,也为制冷剂需求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