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洗中央空调系统板式换热器的常用化学药剂有哪些?
清洗中央空调系统板式换热器的常用化学药剂有哪些?
清洗中央空调系统板式换热器的常用化学药剂,需根据换热器表面主要污垢类型(如碳酸盐垢、硫酸盐垢、锈垢、生物粘泥等)进行选择。以下是几类核心药剂及其特性、适用场景:
一、核心清洗药剂分类及应用
1. 酸类清洗剂(针对水垢、锈垢)
酸类药剂是清除碳酸盐、磷酸盐、硅酸盐等水垢及金属氧化锈垢的主流选择,通过酸与垢层的化学反应(溶解、剥离)实现清洗。
2. 碱类清洗剂(针对油污、生物粘泥)
碱类药剂主要通过皂化反应清除油脂类污垢,并破坏生物粘泥的胶体结构,适用于换热器表面油污、微生物滋生严重的场景。
3. 螯合型清洗剂(针对复杂垢层)
螯合型药剂通过与金属离子(如 Ca²⁺、Mg²⁺、Fe³⁺)形成稳定的螯合物,实现垢层溶解,无强腐蚀性,适配敏感材质。
4. 辅助功能性药剂
此类药剂需与主清洗剂复配使用,提升清洗效率、保护设备材质或抑制二次污染。
缓蚀剂:核心作用是抑制酸类药剂对换热器金属基体的腐蚀,常用类型有乌洛托品(适用于盐酸体系)、苯并三氮唑(BTA,适用于铜及铜合金)、硫脲(适用于碳钢)。必须与无机酸清洗剂强制搭配,缓蚀率需达到 99% 以上。
表面活性剂:降低清洗液表面张力,增强药剂对垢层的渗透性(尤其针对油污和生物粘泥),常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(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)。
渗透剂 / 剥离剂:穿透垢层内部缝隙,使垢层与金属表面剥离,适用于坚硬、致密的老垢,如 JFC(脂肪醇聚氧乙烯醚)。
杀菌剂 / 除藻剂:清除换热器内部的细菌、藻类及生物粘泥,常用氧化性杀菌剂(如次氯酸钠)或非氧化性杀菌剂(如异噻唑啉酮),可在酸洗前预处理或酸洗后收尾使用。
二、药剂选择的核心原则
匹配垢型:先通过 “垢样分析” 确定污垢类型(如水垢用酸类,油污用碱类,混合垢用复合药剂),避免盲目用药。
适配材质:碳钢可耐受无机酸(配缓蚀剂),不锈钢 / 铜合金优先选有机酸或螯合剂,铝制换热器严禁用强酸强碱。
控制浓度与温度:浓度过高易腐蚀设备,过低则清洗无效(如盐酸浓度通常 5%-10%);温度需匹配药剂特性(如有机酸可加热至 40-60℃加速反应)。
环保合规:优先选择可生物降解的药剂(如柠檬酸、葡萄糖酸钠),避免使用含磷、含重金属的药剂,清洗废液需达标排放。
三、典型清洗药剂组合方案举例
场景 1:碳钢板式换热器,重碳酸盐水垢
主剂:10% 盐酸 + 0.5% 乌洛托品(缓蚀剂)+ 0.2%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(表面活性剂)
场景 2:不锈钢板式换热器,轻中度混合垢(水垢 + 锈垢)
主剂:8% 柠檬酸 + 0.3% 苯并三氮唑(缓蚀剂)+ 0.1% 葡萄糖酸钠(辅助螯合),加热至 50℃清洗
场景 3:铜质换热器,油污 + 生物粘泥
预处理:2% 氢氧化钠 + 0.3% 表面活性剂(脱脂除粘泥),再用 5% 甲酸 + 0.2% BTA(缓蚀剂)清洗水垢
重要提醒
化学清洗需由专业人员操作,清洗前需对换热器进行查漏、隔离,清洗过程中需监测 pH 值、腐蚀速率等参数,清洗后必须用清水彻底冲洗(至 pH 6-8),必要时进行钝化处理(如用亚硝酸钠溶液),以保护金属表面、延缓再次结垢。